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99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青藏高原逐日视热源资料,分析了东亚 太平洋地区对流层热力场和环流场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太平洋热力场上呈现出冬、夏半年反向的特征,冬半年热力格局为“西冷东暖”,夏半年则转为“西暖东冷”,冬半年向夏半年的过渡发生在3月底4月初,相应地,我国东部上空视热源也从冷却转为加热.热力场季节转换的同时,对流层各层环流形势也发生了调整:低层大陆冷高压减弱、东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西伸,形成东亚-西太平洋35°N以南一致的南风区;中层西风带发生了长波调整,由冬季“三槽型”向夏季“四槽型”过渡,西风急流减弱、北移;高层反气旋中心史替,我国上空偏南风由偏北风替代.环流的演变自低层向高层推进,下垫面感热加热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低层环流的调整以及上升运动的发展,与上升运动相伴的凝结潜热释放则增强了东亚上空的热源,进一步加强了“西暖东冷”的热力格局,从而推进中高层环流的演变.环流调整的时间与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带建立的时间一致,因此,由热力场季节变化引起的对流层环流形势的调整可看成是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型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22.
6月MJO对广东降水调制与直接影响系统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等,提出影响广东500 hPa环流系统的判别方法,分析6月赤道MJO (季节内振荡) 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强MJO第3位相广东出现强降水的概率最高,是8个位相中唯一强降水等级出现日数超过弱降水日数的位相。在直接影响广东的5种500 hPa环流系统 (包括西风槽、西风浅槽、平直西风或高压边缘、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槽) 中,西风槽类型影响时,赤道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最强,其他环流类型影响时,MJO的调制作用很弱。广东在西风槽影响下,当处于MJO第3位相 (第6位相) 时,降水距平百分率达到最高 (低)。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是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合导致降水所需的动力上升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的相互配合发生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3.
我国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可能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1951~2005年华南地区3月份的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Ni?o3.4指数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与同期环流场、全球海温场的关系,从环流和海温的角度揭示了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当华南3月份降水偏多(少)时,在对流层中低层,北太平洋海区存在气旋(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及南海海面上存在反气旋(气旋)性环流异常,这样的环流异常有利(不利)于东南暖湿气流与北方东部异常冷空气在华南地区形成水汽辐合,导致降水显著增多(减少)。进一步的分析表明,ENSO和北印度洋及南海附近海温是影响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ENSO对华南3月降水异常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风场异常实现的,而北印度洋及南海附近海温对华南3月降水异常的影响则是通过垂直环流场异常和低层风场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4.
副热带高压自身变化周期和形态结构对入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梅  韩桂荣  张备  金小霞 《气象科学》2013,33(4):430-435
针对2010年江淮入梅预报出现偏差情况,利用2008、2010、2011年降水实况资料和6-7月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预报出现偏差的原因,讨论了副热带高压水平移动和垂直结构对降水落区的影响,分析了局地入梅的预报方法和参考指标.研究发现: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南亚高压的自身双周振荡规律在预报中不可忽略,在对大尺度系统和较长时间系统的变化判断时,高层系统的预报可信度可能更高.另外,在对梅雨预报时,副高垂直结构的变化对降水落区有一定影响,当500 hPa副高脊线越过20°N,副高脊线自上而下向南倾斜时,底层脊线在20°N以南,不利于江淮地区降水发生.副高上下结构垂直度较大时,利于降水落区北移.副高西脊点自高空到低空呈自西向东倾斜,500 hPa西脊点偏西也不利于江淮梅雨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5.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梅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江志红  任伟  刘征宇  杨浩 《气象学报》2013,71(2):295-30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9),结合用于海量轨迹分析的气块追踪分析方法,探讨了江淮梅雨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气候态下,江淮梅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欧亚大陆4个区域,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5%、19%、22%和19%。其中,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和太平洋上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85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而欧亚大陆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600 hPa左右的对流层中层。进一步对比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发现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对江淮梅雨的异常有重要影响,梅雨偏多年来自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水汽输送较多,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为24%,比梅雨偏少年约增加了13%,梅雨偏少年则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较多,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达到了40%和30%,比梅雨偏多年约增加了5%和10%。  相似文献   
126.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ue River streamflow process are examined under conditions of data austerity. The streamflow process is investigated for trend, non-stationarity and seasonality for a time period of 26 years. Results of trend analyses with Mann-Kendall test show that there is no trend in the annual mean discharges. Monthly flow series examined with seasonal Kendall test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positive change in the trend for some months, especially the months of August, January, and February. For the stationarity test, daily and monthly flow series appear to be stationary whereas at 1%, 5%, and 10% significant levels, the stationarity alternative hypothesis is rejected for the annual flow series. Though monthly flow appears to be stationary going by this test, because of high seasonality, it could be said to exhibit periodic stationarity based on the seasonality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re is seasonality in both the mean and variance with unimodal distribution. (2) Days with high mean also have high variance. (3) Skewness coefficients for the months within the dry season period a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wet season period, and seasonal autocorrelations for streamflow during dry season are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wet season. Precisely, they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most of the months. (4)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estimated "over time" are greater in the absolute value for data that have not been deseasonalised but were initially normalised by logarithmic transformation only, whil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for i = 1, 2 365 estimated "over realisations" have their coefficient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127.
对南海南部25个表层沉积样进行了生物硅的测定分析,试图揭示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对现代海洋环境的指示意义,以便为古海洋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与其所处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82。陆架浅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非常低,不能反映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生产力情况,这可能与沉积类型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有关。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表明,其不仅能反映出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的古生产力水平,而且还能指示上升流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利用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来追踪上升流发育和变化的有效性与可信度。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研究区域中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中放射虫和海绵骨针较硅藻占有更大的比重,这可能是由于硅藻易被溶解并易被其他生物体摄食的缘故。在有上升流发育的海域,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基本上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这与高的生物硅含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8.
基于珠海实证的城市旅游增长极限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增贤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20,75(8):1711-1724
城市旅游是城市的一个开放、高流动的子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有增长极限的。城市旅游增长极限受到供需极限影响,当旅游需求超过供给时,出现过度旅游;而当供给超过需求,就会导致过度旅游化。城市旅游需求增长极限呈现阶梯式,只有当影响城市旅游需求增长的长期因素发生持续重大变化时,城市旅游需求增长才可能突破原有的极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旅游需求极限规定了城市旅游供给极限,决定了城市在一定时期内适合开发的景区、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设施规模。本文基于珠海的实证分析表明,过去十几年,由于旅游供需两方面影响因素缺乏持续重大的变化,城市功能和地位、城市主题和特色等因素相对稳定,加之受到区域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珠海中高端旅游需求相对稳定,星级酒店等中高端旅游产品面临增长极限。此时,新增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并不会带来过夜旅游需求的实质增长,反而可能加剧现阶段旅游供需的失衡,造成过度旅游化。本文也讨论了超越旅游极限的条件以及旅游增长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建议了旅游统计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29.
GPS在桥梁跨河水准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伟  吴迪军  李剑坤 《测绘科学》2012,37(2):100-102
传统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以几何光学观测为基础,受距离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显著,工作效率较低。GPS技术所具有的三维定位功能,以其快速、全天候测量的优点,为跨河高程测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针对桥梁工程特点,探讨了GPS跨河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线性拟合模型推求跨河点之间的高程异常差,再结合GPS大地高即可求得跨河高差。在安庆长江铁路大桥精密控制网测量中,进行了二等GPS跨河水准测量试验,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验证,较差为4.7mm。  相似文献   
130.
东亚副热带冬季风南边缘的确定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绚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12,31(3):668-675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730个测站逐日气温资料,基于冬季的划分标准定义了副热带冬季风南边缘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冬季风南边缘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年代际尺度上虽总体呈现出北移,但进入21世纪后有明显的向南扩展、入冬时间提前的趋势。东亚副热带冬季风南边缘异常偏北年的风场在大陆上有显著的偏南风分量,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定义的东亚副热带冬季风南边缘指数与冬季气温呈一致的正相关,气候变暖可能是冬季风南边缘偏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